長江網3月1日訊(長江日報記者肖娟 通訊員翟磊)2月28日下午,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稱“國藥器械”)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完成工商、稅務注冊,注冊資本28億元,正式將總部由北京遷至光谷生物城。
看著嶄新的營業執照,陪同辦理各項事宜的光谷生物城投資服務中心副主任郭凡心情格外激動:“這么多年的努力有了結果,辛苦沒有白費!”對于光谷生物城和國藥器械來說,總部遷址、布局武漢的合作,如同一場“戀愛”談了8年,如今算是正式拿了“結婚證”。
早在201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國藥集團”)就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就提及設想,將旗下“中字頭”專業領域公司國藥器械的總部,由北京遷入東湖高新區,進一步布局和提升湖北醫療器械產業。
國藥器械是老牌“中字頭”央企,始建于1966年,是國內規模最大、覆蓋最廣、實力最強的醫療器械流通企業,近10年來發展迅速,在全國設立了超過140家子公司,服務于6000余家醫院。近5年,國藥器械創造了57.85%的年銷售額復合增長率和122.47 %的年利潤復合增長率,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長期獨占行業鰲頭。2017年,國藥器械實現年營業收入307億元。
國藥器械和武漢“聯姻”,不僅將進一步推動國藥器械流通業務的高速增長,還將借助武漢高端醫療機構集聚、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的優勢,將在“十三五”期間,形成更多的業務增長點,如面向大眾的血液透析項目、以及針對醫療機構的第三方消毒服務等。而打造“藥谷”的光谷生物城,引入國藥器械,無疑是為自身整體實力的壯大,增加了重量級的“砝碼”。
決策已定,落戶談判完成,關鍵在快速執行。
將一個歷史悠久、實力雄厚,員工數百人的央企總部從北京遷往武漢,絕非易事,可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北京、武漢兩地的交接,涉及工商、稅務遷移,還關聯著公司業務和人員轉移,執行、推動的過程,慎重而艱難。
光谷生物城拿出了十足誠意和充足干勁,歡迎國藥器械的到來,將光谷生物城生物創新園三棟研發大樓提供給國藥集團使用,命名為光谷國藥大廈,供國藥集團旗下企業和機構入駐,支持其在光谷的聚集發展。同時,推動國藥器械落戶,武漢、北京兩地聯動,走完各項流程。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總工程師鮑俊華介紹,幾年間,光谷生物城的工作人員為此幾乎每個月都要去一趟北京。僅去年,提交給各部門的各類匯報材料,匯總超過5萬字,相當于平均每月都要撰寫4000多字匯報材料。
國藥器械總部落戶光谷,將隨之帶來巨大的產業增量。2018年,國藥器械將在光谷沖擊500億元大關,將成為光谷營業收入最高的生物企業。而它的落戶,更是國藥集團與東湖高新區“千億級”產業合作的關鍵之舉,據悉,根據公司“十三五”發展規劃,國藥器械將立足武漢,于“十三五”末期實現年營業收入過1000億元。東湖高新區計劃在2020年實現生物產業總收入突破3000億元的既定發展目標,國藥器械落戶無疑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關鍵支撐。
據悉,這是中國醫藥集團落戶在光谷的第三個核心業務板塊總部。此前,曾位于重慶的中國醫藥集團醫藥工程總部已遷入光谷生物城,另外,動物保健總部通過并購本地公司的方式也落戶光谷。
|